20多项礼学规范细致讲解加示范。经礼艺养正教育每到开学的第一个月,都会开展全方位的礼学集训营,强化所学的礼仪和规范,为孩子们建立终身受益的行为习惯保驾护航! 从个人的整理,如坐仪、站仪、走仪、刷牙洗脸、衣服穿脱、叠衣服(上衣、裤子、底裤、袜子、毛衣等)、如厕洗手、衣柜整理、用餐规范、洗澡洗头规范、床铺整理、早起整理、洗底裤袜子等生活礼仪;再到称呼礼、相见礼、揖让礼、三拜礼等传统礼仪,每一项礼学规范都有步骤、有次序。 比如坐仪,分为高坐和低坐,就拿高坐来说吧!从头到脚,从细节处着手,高要求高标准足以改变一个人的气质!而且小君子的高坐和小淑女的高坐也是有区别的! 小君子的高坐: 一是头正,目视前方; 二是肩膀打开,自然放松; 三是背挺直,与凳子垂直; 四是屁股坐在凳子的中间; 五是手拊膝; 六是两膝盖打开,与肩同宽; 七是两脚前八式打开,与肩同宽; 而小淑女的高坐则是两膝盖并拢,两脚并拢。 细微的差别,却恰到好处精准地展现出君子和淑女不同的气质来,这就是礼仪的魅力! 再比如刷牙的规范—— 一是挤牙膏,水杯装三分之二的水; 二是喝水漱口,牙刷沾水; 三是从左到右上下刷,先刷左边,再刷中间,最后刷右边,每次7个节拍; 四是从左到右左右刷,先刷左边,再刷中间,最后刷右边,每次7个节拍; ....... 精细化、系统化的礼学教学,每一步骤都有其背后的生活规律,老师们与孩子们分享,引导孩子们学会用眼睛注重细节,用心观察生活,从小养成尽善尽美不随意的生活态度和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。 这些礼学规范的理论看起来这么难,孩子怎么学得会呢? 其实,在孩子的心里本没有难易之分,只有大人才会有。且孩子正处于无意识的学习模仿时期,与其学习随意的坏行为习惯,不如学习系统的得体的礼学规范,真正让孩子受益一生。 除了理论讲解,老师还会带着孩子们进行实操训练,按照规范一步一步来操作,练习落实到位,直到合格为止。 所谓规范,不是说说而已,而是说到做到,甚至超越标准,力求尽善尽美。小孩子本来没有标准,大人给孩子建立什么样的标准,孩子就能达到什么样的高度。 教育,应当是在该给予鼓励的时候,用心去体贴孩子;在该严格要求的时候,尽力帮助孩子突破困难战胜自己。 当孩子在规范的落实上遇到困难时,老师会及时出马帮助孩子一把;当孩子对规范表现出不认真对待的随意态度时,老师更不会视而不见,而是用更多的时间去引导孩子、肯定孩子,期待孩子可以做得更好!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是分离之爱,当父母一直把孩子当孩子,那就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机会,孩子会永远依赖着父母,成为长不大的“孩子”。 相反,如果父母信任孩子,愿意放手让孩子独立,不知不觉间孩子就能成长为成熟稳重,知进退,懂是非的小大人。 礼仪集训期间,老师们以言传、身教相结合进行教学引导,身体力行地践行,成为孩子们学习的榜样!刷牙、洗脸、叠被子、坐仪、站仪、走仪、三拜礼等等,无不是老师先做到位,然后再去引导孩子。 当今社会,“父母辅导孩子写作业到崩溃”成为家庭常态,可是如果作为父母,自己都不看书,却要求孩子专注学习,拿高分考重点,无异于天上掉馅饼。有智慧的父母往往是好学的,因为他们知道身教胜于言教! 同时,在班级中,良好的学风是班级班风的风向标。老师们对达到礼学规范标准的君子淑女们给予充分的肯定,并请他们当助教“小老师”,提醒帮助弟弟妹妹们去成长提升。 礼仪集训营是短暂的,而孩子们的礼学规范学习,则是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,如太阳东升,如水入大海,如四季更替,每天都在生活中践行,可谓是每日徙善远罪而不自知,君子淑女就是这样练成的! 孩子们的气质每天都在变化,而不变的是老师对教学孜孜不倦的坚守,有教才有,没有教就没有。 孩子学习礼仪,说简单也简单,说难也很难,有环境就简单,没有环境就难,老师和孩子们共同营造端庄恭敬、和谐友爱的礼学氛围,一起学礼仪,学规范,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,受益终生!
|